2010年10月25日下午,东方卫视《中国达人秀》节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,总导演金磊在研讨会上透露,蔡岫勍和朱晓明将会作为中国达人的代表参演世博会的闭幕式;而《中国达人秀》的选手的欧洲巡演将在明年启动。从《超女》到《非诚勿扰》再到《中国达人秀》……中国的娱乐节目在走向成熟。这次重启已被禁止三年的选秀程序——短信投票,是广电总局授予弘扬主流价值观的《中国达人秀》的一份厚礼。这些人群的情感生活和文化娱乐方式过去常被我们忽略,才会在今天让我们大吃一惊。《华尔街日报》10月13日重点报道了达人秀,他们给冠军得主刘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,他们认为,冠军刘伟就是这一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物,不仅仅指专业,更是指他的精神感召力。
对于“达人”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。早在二千多年前,孔子在《论语》中首先把“闻人”和“达人”加以区别开来阐述。何谓“闻人”?“在邦必闻,在家必闻。”孔子曰:“是闻也,非达也”。何谓“达人”?孔子曰:“质面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”也就是说所谓达人,即本质正直,慷慨好义,善于察言观色,有思想,有学问,对人谦虚,不傲慢。孟子也说过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。 而今,“达人”通常则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,出类拔萃的人物。《中国达人秀》就是这样一档节目,从草根中选拔精英,让默默无闻的平民一夜成名到家喻户晓。 刘伟是第一位从半决赛直接晋级总决赛的选手,也是受到媒体关注最多的选手。这位儿时因故而失去双臂的少年拿过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游泳冠军,又学习了钢琴和创作。在刘伟眼里自己与普通人并无不同,他从不自卑并且坚持自己的信念,这是最打动观众的地方;朱晓明一早就被称为中国的“苏珊大妈”,因为他身上有着和“苏珊大妈”相同的奇迹性因素。没有刻意的煽情,没有毒舌评委的狠话,很多选手既无偶像气质,所表演的节目更称不上专业,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都是“人”——和我们都一样的普通人,这才能引起最大的共鸣。而且,达人秀所展现出普通人中的自尊、自信、自强,正是我们所缺少的。同时,达人秀还融合了对社会多元文化的尊重。有充满民族风味的地方戏,有稀奇古怪的小发明,有琳琅满目的江湖技艺,也有各种不同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 有一些人说,中国“达人秀”更像是场“感人秀”,故事性有余而专业性不足。其实“感人秀”与“慈善秀”何尝不是异曲同工?至少它建立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上,农民工、残障人士、老弱妇孺……这些人群的情感生活和文化娱乐方式过去常被我们忽略,才会在今天让我们大吃一惊。这恰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。而同样是这些人,似乎也在重构日益分崩离析的社会价值体系。千万富翁看淡成败从头再来,孔雀哥哥砸锅卖铁坚守婚姻忠诚,残障人士以残缺的身心追寻生命的完整。小人物在大舞台上尽情绽放,使自己发光也温暖和照亮了别人的生活。 所以说,达人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,它还教会我们如何去体认生命更深层的涵义,教我们去回归到一些最本质的情感,去观察社会百态以及尊重各阶层人群。此外,该节目在筹划创办过程中的社会效益考量,也是值得中国的媒体同行学习的。 如果说“中国达人秀”是成功的,其原因有三点值得肯定。一是节目主旋律是和谐的,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怀着“达人梦”的“表演者”,他或她尽管作品不一,演技有高低,但都以一种人心向上,向善、向美的健康精神,令人感动,甚至催人泪下。二是作品内容总体上精彩纷呈,登台的人可谓男女老少皆有;说唱舞逗争奇,有“命运”交响曲的倾述;有令人瞠目结舌的草根特技;有让人开怀大笑的本土故事;更有身残志坚者的不懈追求。三是选秀编导样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从评委到主持人的串词,从竞晋到决赛的定夺,从场内到场外观众的互动,尽显与其他综艺类节目之不同。倘若能掌握这些“窍门”,模仿也无妨。 《中国达人秀》虽然落下了帷幕,“达人秀”走红以后,选手们的未来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。被网民喻为感动中国的“猪”——周彦峰夫妇依然卖着自己的鸭脖。对于未来,这对夫妻并没有太多的想法。周彦峰说:“唱歌仍旧只是老婆的业余爱好。有许多人慕名前来看我们,买我们的鸭脖子,要听老婆的歌,我们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”。 “总决赛”大幕已经落下,由衷地希望我们的“达人”在平凡的生活中延续“达人秀”的“感动和精彩”。 |